close
成功治癒靠"足踝正位",醫學矯治點出關鍵:
腳底疼痛不只是關節炎、肌腱炎或體重過重的壓力造成,許多愛跑步或運動健身的朋友也有同樣的問題。矯治醫學物理治療師顧問宋宏謙於治療診的經驗中分享一位年輕男子想靠努力跑步、認真運動塑身,沒想到增肌減脂效果未達到,反而腳痛如針刺,還有小腿痠痛緊繃的新問題出現。
談到足底筋膜與踩地的意義,宋宏謙強調「足踝正位」。患者洪先生BMI值有28,屬於過重,所以每天都跑步或重訓,短短兩個月每天清晨大量練跑10公里。為了降低腳的緊繃與小腿的疲勞,曾嘗試站立拉筋板的拉筋方式,並透過穿著軟又緊的功能性跑鞋減少衝擊力,但腳越跑越累,讓洪先生不但小腿開始緊繃,連早上起床運動前,腳底刺痛感越發明顯。聽聞震波治療效果不錯,也接受建議改穿氣墊鞋,初期似乎症狀好轉,但運動起來又復發了。隨著腳痛問題越發困擾,洪先生求助物理治療,調整治療方式,除了手法治療鬆解肌肉筋膜,接受下肢關節矯治,調整關節壓力線並接受足底核心激活運動的設計,再搭配動作控制性的鞋款,腳痛與力量才有效回復不復發。
宋宏謙顧問坦言:「要矯治其實蠻不容易。」雖然是足底筋膜炎,但「治療時不只聚焦於腳底」,走路的踩重與推蹬地面的力學一併要導正,減少足底筋膜的拉扯與小腿肌肉的過度使用。加上洪先生有旋前足症候群(Overpronation syndrome,跟骨外翻、內側縱弓垮下、拇趾掌趾關節活動度差),所以先從「關節矯治」手法開始,把足踝背屈的角度調整增加,再往上將下肢為單位,調整「骨盆歪斜與髖關節僵緊」使足踝踩重能正確受力。成功導正骨列後,洪先生踩地都變順了,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足底的本體感覺變得更好。
另外,宋宏謙也提醒跑者或重訓朋友,如果要接受醫學矯治,要特別加強功能性訓練。有兩大重點,第一是訓練足底內在肌群,幫助足底筋膜所在的足弓區集中、托高,穩定受力。第二是骨盆區的核心肌群與臀肌活化訓練,讓踩重與步行效率在於下肢整合得更好。千萬別胡亂練大腿肌群,發力不正確可能造成足踝不平衡,引發足底和小腿受力不當,後續更多的關節問題等。
脊椎與下肢都是身體負責承受重量的器官,所以在治療脊椎與下肢的筋骨問題時,不能只處理有症狀的地方,因為通常有症狀的地方往往並非問題真正的源頭。並且在探究問題時,不只要有上下力學結構的思考,還要從不同角度的觀點切入才足夠全面完整。醫學矯治以獨特的 3R 觀點分析筋骨問題:3R分別代表著 Realigment (結構是否需要重建排列?)、Release(組織是否需要放鬆?)、Restoration(身體動作的控制是否需要調整?)
本文作者:宋宏謙 易康脊足體態物理治療所 院長/主治療師
學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院學士
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脊骨矯治核心課程種子教師班結業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審定 主治療師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第二十屆 理事
現職:
易康脊足體態物理治療所 院長兼主治療師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臨床專科委員會(肌骨專家認證小組)委員
舜復脊足健康醫學團隊 發展總監/總顧問
易康脊足體態物理治療所
連絡電話:02-8732-1550
地址:110 台北市信義區和平東路三段215巷3樓
新聞來源 : 店家日報 https://buzzdaily.tw/news.php?id=2382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